查看原文
其他

沈​世伟|法国高校遗产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与启示

教席秘书 UNESCO 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
2024-09-08
编者按为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促进遗产保护利用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与人才培养,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UNESCO Chair)倡议发起并联合教科文组织相关教席单位和二类机构共同主办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学术论坛在线上召开。论坛期间,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空天研究院等20多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著名学者共同围绕世界遗产与世界文明、世界遗产与考古、海洋遗产与丝绸之路、文化景观、人居型遗产、活态遗产、历史城镇等不同的遗产类型所面临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并就不同院校、不同专业间如何开展合作,围绕目前世界遗产领域国际人才短缺,利用世界遗产开展文明交流互鉴的经验不够丰富等问题,分别从理论到案例,从国际实践到国际传播、从教学设计到实践教学进行讨论。 为促进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学术论坛成果分享交流,推动遗产学术共同体发展,论坛秘书处整理了所有参会嘉宾的发言内容,经作者授权,本公众号将陆续推出参会嘉宾发言内容,供遗产研究者及遗产爱好者学习参考。


法国高校遗产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与启示

沈世伟

宁波大学昂热大学联合学院

导言

我的汇报分成五个部分。首先是遗产教育的起始和基本格局,第二个和第三、第四个是重点,分别是法国遗产类高校的分布,法国遗产类专业的盘点还有法国遗产类专业的课程设计情况并举几个例子,最后总结一下基本特点。


1.法国遗产教育的起始与格局

大家知道遗产的概念在法国产生是很早的,这里的遗产是现代意义上的遗产。实际上,遗产概念在法国的产生是和法兰西大革命让全法国的文物遭到空前的破坏相伴相生的。法语中有一个词就是指对文物的大规模野蛮破坏(Vandalisme),这个词产生于1793年,由“Vandal”(原本生活在罗马帝国北部属于日耳曼人一支的蛮族,于公元455年攻陷并焚掠罗马城,使古罗马文物遭遇浩劫)加表示“主义”“主张”“行径”的后缀“-isme”构成。随着法国大革命的标志性人物亨利·格莱戈瓦(Henri Grégoire)在他于共和二年雪月2日(即1794年1月10日)提交给国民制宪会议的报告中用这个词称呼这种枉顾对全民所有(不属于任何个人)的国家财产应有的尊重并进行破坏的行径,这个词开始广泛流传并在西方语言里被广泛采纳且语意不变。

对文物的大规模破坏主要发生在法兰西大革命的第一阶段(1789-1794)。事实上,自大革命之初就有一些与文物破坏行径做斗争的措施,如1790年10月23日颁布将文物建筑委托给国家的政令,1791年3月3日颁布防止熔化金银器的政令,1792年9月4日颁布提议编列国家艺术财产清单的政令,等等。到大革命的第二阶段,更多的有识之士即社会精英呼吁并推动保护遗产。大家认为国王被送上断头台,王朝已经被推翻了,以前是贵族聚集在国王的麾下,大家共同效忠于国王,历史以家族王朝的形式书写,民众是不参与的;现在国王没了,他的王朝也被埋葬了,那如何让法兰西民众形成共同的认同呢?所以就需要以另外一种方式来构建全民认同,就是以国家取代王朝,以公民取代臣民,用民族和国家的概念构建法兰西。因而就在这种文物遭到大规模破坏的情形下,1790年,也就是在法国大革命第二年,相继产生了国家遗产(Patrimoine National)和历史文物(Monument Historique)这两个词汇。

图1 遗产概念的产生与遗产保护

王朝被推翻了,历史的记忆和古老的器物不能一笔抹杀,还是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但是这样也有一个问题:古老的东西,哪些是可以传承下去的?或者反过来说,哪些是可以被舍弃和遗忘的呢?这就要有所取舍,而取舍就要有标准。这样就产生了文物、遗产以及文物和遗产保护这些概念。所以,在法兰西大革命乱哄哄的无序中产生了卢浮宫。这个和我们当时中华民国推翻满清非常相像,我们把故宫改成了博物院。在此之前一百多年,也就是1793年,法国把卢浮宫改为了共和国博物馆。原来国王的王宫就变成了教育民众的场所,国王的私人物品变成可以教育民众,供民众欣赏的艺术品。差不多同一个时期,两年之后,法国历史文物博物馆也建立了。这一次收藏的是全法国各地在文物破坏后留存下来的,比如说贵族宅邸建筑的构件、大教堂的残碑等等,主要是大型建筑文物,并向公众开放,公众大规模接受教育,以这种形式存在下去。顺便提一句,这个博物馆和现在的法国历史博物馆一脉相承,但不在同一个地方,因为两者中间有一个中断。又过了一段时间,到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路易•菲利普国王时期,他的内政大臣也就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弗朗索瓦·基佐(F Guizot),提议要设立法国文物总巡查,对全国文物进行一个调查。为此,法国成立了文物保护委员会,其成员都是当时的社会精英,是一批见识广博、各有各专业擅长领域的专家。我们可能最为熟悉的是其委员会主席梅里美,就是创作《高龙巴》《卡门》等小说的作家。他对法国文物保护特别重要,在他的主持下,第一份文物普查的清单问世。同一时期,法国又对自然遗产进行保护,发现了自然美,这些就不再赘述。

哪怕进入当代,法国在遗产保护上还有许多影响全球或者影响欧洲的情况。比如说现在的欧洲遗产日就来自于法国的实践。1984年,密特朗总统时期的文化部长贾克朗就是最早提出遗产开放日的人,将每年九月的第三个周末定为名胜古迹的免费开放日,遗产建筑包括平时不开放的一些遗产建筑,例如政府大楼、私人住所之类都向公众免费开放。法国也是最早加入遗产公约的国家,现在有49项世界遗产,总数居全球第四位,和西班牙并列。对文化遗产、博物馆学和考古学的长期研究和实践,让法国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知识体系。各类遗产的丰富性成为法国遗产教育坚强的基石。法国的遗产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使其在全球处于领先。如刚才所说,遗产需要保护,需要修复,需要对民众开展教育。我记得邵甬老师写的文章也强调过这个事情:法国遗产保护教育始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确切地说是从1882年开始学校化遗产教育,最早的两所学校到现在还存在,这也是全球最早一批文化遗产保护类专业院校,其中有成立于1882年的卢浮宫学院,还有成立于1887年的夏约学院。这两个学校主要是文保艺术方面的专业学校。发展到现在,法国开设遗产专业或者方向的院校数量越来越多,真正遍布了全国,不仅覆盖本土全境,也涉及它的海外领地。依托的学科基础十分多元,整体办学水平也很高。主要是三类学校在办学,一类是综合型大学,这类数量是最多的;还有一类数量少,但高度专业于遗产保护和利用特别是遗产保护的院校,也就是文博院校;第三类是专业的艺术院校,里面牵涉到遗产艺术。但是我们在搜索过程中,这类学校信息比较难以收全,原因是这些艺术院校是高度专业的院校,它们开设的不少专业实际上是和遗产相关的,但它的专业名称或者方向并不出现遗产这个词,所以除非非常了解相关院校和其专业,否则比较难找到。


2.法国遗产类院校分布

我们搜索了法国遗产院校和专业,搜索的方法很简单。因为法国有一个向海外推广高等教育的官方机构,叫法国高等教育署(Campus France),几乎所有的法国院校尤其是公立大学都可在其官网查询。我们用关键词遗产(Patrimoine)键入搜索栏,就可以搜索到开设这一类专业或这一类方向并向Campus France登记过的院校。但这个需要分层次。法国的文凭体系其实比较复杂,这里没有过多时间介绍。最通行的主要是LMD体系,L就是Licence,通常翻译成学士,三年制,相当于中国的本科;Master和我们一样是硕士,法国是两年制;还有一个是Doctorat,博士。博士生在法国更多地被视为研究者,因而不在此次搜索范围之内。另外还有一些文凭是法国特有的或者说是那些不是国家文凭而是专门型院校颁发的一类文凭。这种文凭暂时没有花大力气去搜索,数量相对较少。在这样的搜索情况下我们搜索得到遗产本科(Licence)专业141个,遗产硕士(Master)专业201个。但是我们发现其中一半以上并不是我们现在指的遗产概念,往往指的是私人、家族的财产,即家族的遗产这类概念。把这些专业剔除掉之后,符合我们现在所说的遗产概念的本科专业有93个、硕士专业有86个。但还是要强调一遍,并不是所有遗产专业都纳入进去了,因为如果它的专业命名里没有遗产(Patrimoine)这一词就搜不到,还有些学校可能没有在法国高度教育署登记。经过人工对比、汇总,我们整理出开设遗产专业的高校合计79所,遗产类专业本科和硕士数量共为93个和86个。

遗产专业的高校主要呈现三级分布,这是按照数量进行分类。毫无疑问大巴黎地区是最多的,遗产专业院校和及开设的遗产专业数都超过了总数的四分之一,其次是其他的一些中心城市就是我们国人也基本听说过的里昂、尼斯,还有北部的里尔及周边地区。其他星星点点各地都有一到两所院校,基本上是遍地开花。这里没有把法国的海外领地放进去,几乎所有的海外领地也有遗产类专业院校。

图2 法国遗产类院校分布

刚才讲的是开设遗产专业数量最多的城市,或者说各个城市的分布情况。我们以综合性大学为主要考察点考察。如果你看院校就可以发现情况又不太一样。巴黎地区开设专业院校数量很多,所以分到每个学校的情况也不一样,有些学校只有一两个遗产专业,有些学校很多。索邦大学是最多的,因为法国的高校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近十年也进行了合并,综合型大学合并了许多原来的专门性院校,导致索邦大学遗产的专业体量比较大。还有就是大家可能没怎么听过的巴黎第十大学——南泰尔大学。昂热大学以植物学、旅游等学科和专业最强,它所有的遗产类专业都设在旅游、文化、接待业管理学院里,规模也比较大。还有著名的巴黎萨克雷大学也是合并后的大学。阿尔图瓦大学是北方的一个总体规模较小的大学。蔚蓝海岸大学位于尼斯。马赛大学在马赛及其周边,尤其是马赛的卫星城埃克斯,埃克斯本身就是著名的遗产城市。还有波尔多第三大学、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南特大学。

我们来看一看它们依托的学科情况怎么样,我们可以发现法国这些综合性大学,它们的遗产专业设置普遍会依托各自的优势学科。在同一个大学里面通常开了本科专业,一般就会开硕士专业,开了硕士专业,通常对应的博士也可以攻读,也就是本硕博可以贯通。大巴黎地区因为综合性大学多,遗产专业数量多,而且学科也非常多元,考古、历史、文化、音乐,还涉及物理、地理等,在一些理工科里面也开设不少遗产类专业方向。对我们国内师生而言可能很难想象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之类的会开设遗产类专业,但是法国的遗产专业已形成了一定的这种跨学科专业设置。

昂热大学的遗产专业是在旅游、文化、接待业学院里面发展的,分布在三个校区(该学院共有四个校区)。三个校区各自依托着自身优势。如,昂热大学莱萨布勒多洛讷校区在大西洋边,位于著名的欧洲帆船之都,所以它开的这个专业就会结合海滨文化遗产。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在阿尔卑斯山脚下,它的遗产专业开设的课程则会以关注自然遗产为主。

图3 综合型大学里的遗产专业概况

蔚蓝海岸大学遗产教育顺理成章地关注地中海。巴黎第一大学近水楼台先得月,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ICOMOS合作紧密。阿维尼翁大学在阿维尼翁,也译作亚维农,很长时间里曾经是教皇的驻地,而且阿维尼翁的戏剧节举世闻名,所以它开的遗产专业方向是和这些元素紧密相关的。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除了先前提到的巴黎第一大学,法国好些个遗产类专业都和联合国科教文化组织和ICOMOS关系比较密切。


3.法国遗产类专业盘点

专业就像之前讲到的,非常多元,几乎我们能想到的不能想到的专业方向都有。

图4 法国遗产类专业学科领域分布

法国还有专门的遗产保护与修复专业院校,比如说刚才讲到的卢浮宫学院,本硕博都有;还有夏约学院,以及私立的孔岱高等艺术学院,其校区遍布法国八个城市,主要开设陶瓷绘画艺术等。


4.法国遗产类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大多采用单元制,就是按同类模块的课程来设计体系,一个学期30个欧洲标准学分。普遍强调实习实践,通常每个学年会安排三到六个月的实习实践。

图5 综合性大学遗产专业课程设置参考

无论是本科还是硕士,无论是昂热大学还是阿维尼翁大学都是如此。

图6 专业类院校遗产专业课程设置参考

专业类的院校也大抵如此,课程分为公共平台、专业必修和专业扩展选修课。

5.法国遗产人才培养特点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法国遗产人才培养整体主要呈现三大特点,分别为教育机构多元、学科分布广泛和课程设置多样。教育机构多元体现在除设置遗产专业的公立大学、专业学院和艺术院校外,还有基金会以及各种旅游文化机构和高校合作培养遗产专业人才,遗产教育体系十分完备。学科分布广泛则体现为在多个学科领域全面培养人才,而且通常会围绕优势学科来设置。课程设置多样的特点主要是围绕依托的学科设置,形成了模块化课程群体系,而且课程模块重视实习实践,并越来越重视数字和信息技术。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遗产类的在职教育发达是法国遗产教育的另外一个特点,不仅向本国开放,也培养欧洲和法语国家的专职人员。最近法方又和浙江科技学院建立了中法遗产在职教育中心。

谢谢大家耐心的倾听,我的汇报到此结束。

可以直接观看视频全文:

温馨提示: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经作者授权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文字整理:付吉祥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本科生
文字校审:沈世伟 老师




●吕舟|文明视角下的世界遗产●陈寿田|世界遗产5C战略的良渚实践●肖时珍|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 可持续发展与国际对话:武陵源的蝶变●李江敏|遗产教育与人才培养

●邵甬|人居型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张玉钧|从世界遗产的完整性到国家公园的完整性

●保继刚|哈尼梯田活态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詹长法|国际语境下海洋考古遗产的探索与保护

●王心源|世界文化遗产价值实在性与评价标准真理性的思考——兼谈作为一门科学的文化遗产研究是可能的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UNESCO 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